资讯专栏INFORMATION COLUMN

割裂的前端工程师--- 2017年前端生态窥探

duan199226 / 907人阅读

摘要:主要兼容的微信的浏览器,因为要在朋友圈来营销,总体来说,会偏设计以及动画些。

有一天,我们组内的一个小伙伴突然问我,你知道有一个叫重构工程师的岗位?这是干什么的?重构工程师

这个问题引发了我对前端领域发展的思考,所以我来梳理下前端领域的发展过程,顺便小小的预测下2017年的趋势。不想看回忆的,可以直接跳到后面看展望。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自1991年蒂姆·伯纳斯-李公开提及HTML描述,到1999年W3C发布HTML4期间,写网页是为了更好的交流彼此的想法,为了能够维护自己的网页,各路大神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发明了PHP(这个世界最好的语言)。这个时期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前端开发岗位的,大家都是软件工程师。当然这个时代也是神人辈出的时代,太多现在互联网或者说整个IT行业的概念和雏形在这个时期形成。Google网站正式启用,个人PC开始慢慢普及。

神称空气为天

O"Reilly Media、Battelle和MediaLive在2004年10月引导了第一个Web 2.0大会,web2.0时代开启,Blog,Wiki,RSS各种个人网站开始登陆大家的视野,同时,豆瓣,天涯这些符合2.0时代的产物开始在国内大行其道。我们有了第一波注重Web前端的软件开发师,同一时刻,米国诞生了FaceBook具有跨时代的产物,05年,校内网出现,前端们开始活跃起来了,06年8月,Jquery的第一个版本发布。

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

之后的几年间,前端基本都是围绕着各种类库如MooTools,Underscore,Prototype,Dojo,jQuery ,YUI开发页面。各大类库也是相互吸收优点,不断完善自身,但是本质没有太多变化。

与此同时,在我们看不到的背后,浏览器第二次大战打响,V8引擎开始大放异彩,Web标准也在推动ECMAScript5.0进化着。Node发布了,意味着我们前端的领域扩大了,伸手到服务端了。

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移动端大浪潮流势不可挡,web前端们开始为了移动端开发各种类库了Sencha Touch,Zepto.js,JQ Mobile,HTML5概念火热了起来,各种网页小游戏层出不穷,和Flash的争斗也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Twitter 也推出了 Bootstrap这个引领风骚的CSS工具包。

随着系统硬件的提升,V8引擎性能的提升,整个网页的性能极大提高,大家开始纷纷开发出复杂的Web页面来,这种需求开始催生了前端们对开发的工程化思考,首当其冲的就是模块化加载的问题,AMD、CMD、UMD 登上舞台,起衍生的产物Seajs,requirejs开始划分地盘。

这个时代还是服务端渲染为王的时代,包括很多模块或者组件上的拼接都是在服务端完成的,但同时也开启jquery + requirejs + template开发复杂页面的模式。(这个时间段,出现了重构工程师和JS工程师的划分。)

管理昼夜,分别明暗

12年之后,随着W3C规范和标准进一步推动,大家对Web页面复杂度进一步的加剧,人们不在满足于Jquery面条时的开发,出现了许多用于简化客户端开发的框架,诸如Backbone,Ember,AngularJS,Vue,Avalon,Knockout,React等等各种各样的MV*框架。

这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如此多的框架涌出,每个开发者根据自己的喜好,业务的需求选择着不同框架来完成目标。

Node.js开始崛起,Express,Koa框架开始使用到各种生产项目中,PM2的服务管理,为企业解决了监控和稳定问题,同时,阿里开始探索Node.js中间层的开发道路,连续发声,提供前后端分离解决方案。

神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

微信这个社交庞然大物已然崛起,微信公众号的玩法,让前端岗位开始火热了起来,也开始带来了Web和Native的争端。

15年,Facebook 在 React.js Conf 2015 大会上推出了基于 JavaScript 的开源框架 React Native,一举将React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learn once ,write everywhere。这一年是属于React的年份。

同时,构建工具也在不停的迭代,Grunt的辉煌已去,Gulp并未在王座上久呆,Webpack的风暴就席卷而来。

16年,Webpack已经成为了前端打包构建的主流,Vue强势崛起,Ng2完成发布。前端在主流开发上基本形成了三国时代(React,Vue,Ng)。与此同时,移动端也形成了以混合开发为主的方式,Native嵌入Webview页面。

因为网络和硬件性能不断提升,前端从原来的cs模式到现在更像 bs,但也依然有 cs 的分发优势。

神就照着自己形象造人 -- 细分或者割裂

上面回忆了一下前端大概的发展历程,下面来说说自己对17年前端发展的一些预测。

随着业务的不同,每个团队在前端技术点开始有所分化:

重型SPA页面

Hybrid方式的Web页面

活动页面

游戏等其他

重型SPA页面 -- Teambition

重型的SPA页面,业务功能极其复杂,使用Vue,React,Angular这种MVVM的框架后,在开发过程中,组件必然越来越多,父子组件之间的通信,子组件之间的通信频率都会大大增加。如何管理这些组件之间的数据流动就会成为这类WebApp的最大难点。

从页面的加载来说,SPA可以依靠首次加载的Loading动画,来掩盖一些页面加载性能的问题(TB我这里加载一般在5S左右),很多懒加载和延迟加载之类的也是不需要做。因为相关的数据后面都需要用到,也就不存在是否会使用的问题。

从最近Rx.js的star数,我们也能看出来,大家也越来越关心数据管理的问题,本地的数据管理只是一个方面,还会涉及到多个用户数据同步的问题,也就是服务端和客户端数据同步问题,如和及时正确的同步数据。

及时正确同步数据这个概念指的是: 多人操作一个任务时,两个人都在修改一个任务时,容易造成数据覆盖。A刚修改完,B过几秒也修改了,因为同步不及时,B不知道A修改了,结果B新修改的数据覆盖了A的修改。所以想要减少类似的错误,就必须要能保证及时正确的同步数据。

既然数据和请求如此多,那么就肯定要利用好本地的缓存和各种存储了,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的都会使用上。

如此多的业务和组件,必然对内存上会造成压力,如何管理好内存也是一门学问,比较典型的是组件的销毁,该如何合理的创建和销毁组件,已经组件内部data数据的组织都会很考验代码人员。

相关的可以看@徐飞的文章

Hybrid方式的Web页面 -- 现在大多数App的主流

Hybrid方式的开发目前还是移动端的主流,这种web页面的特点是业务并不复杂,大多是展示信息为主,再加上一些操作按钮,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很多时候要和Native来通信,而且Android的webview有各种各样的国产厂商问题也是很难以解决,这方面微信做的不错,直接搞了一个自己的浏览器来统一底层的支持。

对于jsbridge的实现,各个公司有不同的实现方案,主要还是要看Native的开发怎么来定义bridge的方案,以我自己开发的经验来看,有这么几个点需要解决:

用户验证问题,怎么来确认Native的用户身份,是用原来Web网站常用的session还是使用Native比较常用的token,但是不管用哪种,都需要Native帮忙来注入标识。

ajax请求问题,如果使用一个URL的形式来嵌入,可以独自发送ajax请求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使用Html文本,直接Webview渲染的方式,就类似PC上,文件夹打开html文件一样,ajax请求发送不出去,需要Native帮忙做bridge来调用。

沟通成本问题,因为和原来PC端相比,多了参与方,所以排查问题就更加麻烦了,这个还是主要看整体App的架构怎么设计了。

性能问题,怎么说呢,不是每个App的开发人员都很厉害,那么如果Native的代码有问题,Webview出错的概率就会变高,比如Css3的动画,容易引起崩溃,内存占有率过高等等。

所以,对于这个方向的web前端的开发人员来说,如果会Native开发的经验更加如鱼得水。

活动页面 -- 比如来自宇宙的邀请函

这类活动页面,主要就是设计和动画上效果炫酷,吸人眼球,震撼人心,基本出来一个精彩的活动页面,都能在朋友圈掀起一波浪潮。技术上以WebGL为主,一般使用Three.js,渲染canvas来展示各种动画和视觉效果。

这个方向的前端会更加关注,浏览器的兼容,性能,设计出来的效果,动画的流畅度,体验等等。主要兼容的微信的浏览器,因为要在朋友圈来营销,总体来说,会偏设计以及动画些。

游戏等其他 -- H5小游戏,数据可视化

当时风靡国内的各种H5小游戏,特别多,基本是用CreateJs来制作的多,接触不多,不多评论。

HTML游戏引擎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前端领域各种数据可视化的库也是层出不穷,D3,Highcharts,国内的Echarts都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转领域

其实还有一个领域,就是通过Nodejs,学习服务端的各种知识,切换到服务端领域去。

未来

上面的我所提到的细分(或者说是割裂--比较有噱头),自我感觉,已经在慢慢展现出一些趋势了,不知道大家有木有感觉到,比如徐飞就会更加擅长TB这种重型业务流派,而手淘的人就会比较关注Hybrid的流派,甚至自己来搞Weex这种JS-Native开发的框架。当然大部分开发人员还是可能都会做,没有那么明显的倾向,但随着公司的业务的转变和公司重点资源的倾斜,很多开发人员还是会慢慢有所区分。

个人认为这种细分其实对我们前端更加有利的,

前端业务重量化、场景多样化,表现出前端整个领域发展比较迅速,各方面都有参与到,一直跟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有各种细分的领域,大家可以做到一专多精,不同细分领域的知识点,都需要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比如前端对数据的组织趋于集中化和范式化(Redux等)要求前端同学要懂基本的数据库原理。能够吃透每一个领域的知识点,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利于交流,各种不同分支的人,可以拿出自己特长的技术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构建更加系统的知识网络。

其实要说的很多,感觉说不完,比如@寇云 提议加上Backbone,Ember,AngularJS,Vue,Alavon,Knockout,React 框架不是一个时间段出现,先驱者的思想被后生框架集成发展,以及框架生态这部分内容。但感觉并不算我这篇文章的重点,就没有加上。还有目前Native和Web前端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原文和讨论地址:知乎原文

(以上只是个人见解,如有雷同,只能说英雄所见略同)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115412.html

相关文章

  • 割裂程师--- 2017生态窥探

    摘要:主要兼容的微信的浏览器,因为要在朋友圈来营销,总体来说,会偏设计以及动画些。 有一天,我们组内的一个小伙伴突然问我,你知道有一个叫重构工程师的岗位?这是干什么的?重构工程师 这个问题引发了我对前端领域发展的思考,所以我来梳理下前端领域的发展过程,顺便小小的预测下2017年的趋势。不想看回忆的,可以直接跳到后面看展望。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自1991年蒂姆·伯纳斯-李公开提及HTML...

    miguel.jiang 评论0 收藏0
  • 割裂程师--- 2017生态窥探

    摘要:主要兼容的微信的浏览器,因为要在朋友圈来营销,总体来说,会偏设计以及动画些。 有一天,我们组内的一个小伙伴突然问我,你知道有一个叫重构工程师的岗位?这是干什么的?重构工程师 这个问题引发了我对前端领域发展的思考,所以我来梳理下前端领域的发展过程,顺便小小的预测下2017年的趋势。不想看回忆的,可以直接跳到后面看展望。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自1991年蒂姆·伯纳斯-李公开提及HTML...

    h9911 评论0 收藏0
  • 割裂程师--- 2017生态窥探

    摘要:主要兼容的微信的浏览器,因为要在朋友圈来营销,总体来说,会偏设计以及动画些。 有一天,我们组内的一个小伙伴突然问我,你知道有一个叫重构工程师的岗位?这是干什么的?重构工程师 这个问题引发了我对前端领域发展的思考,所以我来梳理下前端领域的发展过程,顺便小小的预测下2017年的趋势。不想看回忆的,可以直接跳到后面看展望。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自1991年蒂姆·伯纳斯-李公开提及HTML...

    CODING 评论0 收藏0
  • 那些年体验技术部

    摘要:随着业务的爆发,团队人数迅速增长起来,团队名也从前端开发部改名成体验技术部,意在体现前端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用技术解决产品体验问题。前后端分离的研发模式在社区流行起来,体验技术部最先实践的是基于的应用层方案。2008 年对中国人是复杂的一年,冰灾,大地震,奥运会接踵而至。对玉伯来说也一样,赶在奥运会排查临时人口之前,玉伯从北京中科院软件所离开,凭着自己几年来在程序开发上的经历和对新兴前端行业的...

    sean 评论0 收藏0
  • 技术栈:小菜技术栈是如何规划和演进

    摘要:本文以管理者的视角,与大家分享下我自年月入职小菜后,与前端同学一起是如何规划团队的技术栈的,这条技术栈上的技能点又是如何在不同童鞋不同业务中生长出来的。 Scott 近两年无论是面试还是线下线上的技术分享,遇到许许多多前端同学,由于团队原因,个人原因,职业成长,技术方向,甚至家庭等等原因,在理想国与现实之间,在放弃与坚守之间,摇摆不停,心酸硬抗,大家可以找我聊聊南聊聊北,对工程师的宿命...

    betacat 评论0 收藏0

发表评论

0条评论

最新活动
阅读需要支付1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