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专栏INFORMATION COLUMN

浅析分布式事务

韩冰 / 765人阅读

摘要:总的来说,理论面向的是大型高可用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和传统的事物特性是相反的,它完全不同于的强一致性模型,而是通过牺牲强一致性来获得可用性,并允许数据在一段时间内是不一致的,但最终达到一致状态。

一、单机事务 1.1 ACID特性 1.1.1 原子性

一个事务(transaction)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结束在中间某个环节。

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错误,会被回滚(Rollback)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就像这个事务从来没有执行过一样。

就像你买东西要么交钱收货一起都执行,要么发不出货,就退钱。

1.1.2 一致性

事务的一致性指的是在一个事务执行之前和执行之后数据库都必须处于一致性状态。

如果事务成功地完成,那么系统中所有变化将正确地应用,系统处于有效状态。

如果在事务中出现错误,那么系统中的所有变化将自动地回滚,系统返回到原始状态。

1.1.3 隔离性

指的是在并发环境中,当不同的事务同时操纵相同的数据时,每个事务都有各自的完整数据空间。

由并发事务所做的修改必须与任何其他并发事务所做的修改隔离。事务查看数据更新时,数据所处的状态要么是另一事务修改它之前的状态,要么是另一事务修改它之后的状态,事务不会查看到中间状态的数据。

1.1.4 持久性

指的是只要事务成功结束,它对数据库所做的更新就必须永久保存下来。

即使发生系统崩溃,重新启动数据库系统后,数据库还能恢复到事务成功结束时的状态。

打个比方,你买东西的时候需要记录在账本上,即使老板忘记了那也有据可查。

1.2 隔离级别 1.2.1 read uncommitted

read uncommitted:读未提交,就是一个事务可以读取另一个未提交事务的数据。

脏读(Dirty Reads):一个事务正在对一条记录做修改,在这个事务完成并提交前,这条记录的数据就处于不一致状态;这时,另一个事务也来读取同一条记录,如果不加控制,第二个事务读取了这些“脏”数据,并据此做进一步的处理,就会产生未提交的数据依赖关系。这种现象被形象地叫做"脏读"。

那怎么解决脏读呢?Read committed,读提交,能解决脏读问题

1.2.2 read committed

read committed:读提交,就是一个事务要等另一个事务提交后才能读取数据。

不可重复读(unrepeatable read):若有事务对数据进行更新(UPDATE)操作时,读操作事务要等待这个更新操作事务提交后才能读取数据,可以解决脏读问题。但如果第一个事务在第二个事务的前后各有一次查询操作,则其读取的数据可能不一致,即可能出现了一个事务范围内两个相同的查询却返回了不同数据,这就是不可重复读。

那怎么解决可能的不可重复读问题?Repeatable read ,可重复读。

1.2.3 repeatable read

repeatable read:可重复读,对同一字段的多次读取结果都是一致的,除非数据是被本身事务自己所修改;

幻读(Phantom Reads):一个事务按相同的查询条件重新读取以前检索过的数据,却发现其他事务插入了满足其查询条件的新数据,这种现象就称为“幻读”

那么怎么解决幻读的问题了?serializable,串行化。

1.2.4 serializable

serializable:串行化,所有的事务依次逐个执行,这样事务之间就完全不可能产生干扰。


二、分布式事务 2.1 分布式理论 2.1.1 CAP理论

CAP是一个经典的分布式系统理论。其告诉我们,一个分布式系统不能同时满足 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lity)和分区容忍性(Partition tolerance)这三个基本需求,最多只能同时满足其中两项。

(一) Consistency 一致性

多个副本之间,在同一时刻能否有同样的值。

对于一个将副本数据分布在不同节点的系统来说,如果第一个节点的数据进行了更新操作并且更新成功后,却没有使得其他节点的数据等到对应的更新,于是在对第二个节点的数据进行读取操作时,获取的依然是老数据(或者称为脏数据),这就是典型的分布式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强一致性

分布式系统中,如果能够做到针对各一个数据项的更新操作执行成功之后,所有的用户够可以读取到最新的值,那么这样的系统就被认为具有强一致性。

弱一致性

系统不能保证后续访问返回更新的值。需要在一些条件满足之后,更新的值才能返回。从更新操作开始,到系统保证任何观察者总是看到更新的值的这期间被称为不一致窗口。

最终一致性

这是弱一致性的特殊形式;存储系统保证如果没有对某个对象的新更新操作,最终所有的访问将返回这个对象的最后更新的值。

(二)Available 可用性

系统提供的服务必须一直处于可用的状态。即使集群中部分节点故障。

对于客户的每个请求操作总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返回结果。超过了有限时间,那么系统就被认为是不可用。

(三)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错性

系统在遇到节点故障或者网络分区时,仍然能够对外提供一致性和可用性的服务。

对于分布式系统而言,分区是一定存在的,即partition一定存在,所以我们只能在可用性和一致性之间抉择。

2.1.2 BASE理论

BASE是Basically Available(基本可用)、Soft state(软状态) 和Eventually consistent(最终一致性)的缩写;BASE理论是对CAP中一致性和可用性权衡的结果。其核心思想是:即使无法做到强一致性,但每个业务都可以根据业务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是系统达到最终一致性。

(一) 基本可用

基本可用指分布式系统出现不可预知的故障的时候,允许损失部分可用性—注意,这绝不等价于系统不可用。

常见于:

耗时增加,响应变慢;

限流降级;

(二) 软状态

软状态指允许系统中的数据存在中间状态,并认为该中间状态的存在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体可用性,即允许系统在不同节点的数据副本之间数据同步的过程存在延迟。

(三) 最终一致性

最终一致性强调的是所有的数据副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同步之后,最终都能够达到一个一致的状态。因此,最终一致性的本质是需要系统保证最终数据能够达到一致,而不需要实时保证系统数据的强一致性。

总的来说,BASE理论面向的是大型高可用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和传统的事物ACID特性是相反的,它完全不同于ACID的强一致性模型,而是通过牺牲强一致性来获得可用性,并允许数据在一段时间内是不一致的,但最终达到一致状态。但同时,在实际的分布式场景中,不同业务单元和组件对数据一致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具体的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过程中,ACID特性和BASE理论往往又会结合在一起。

2.1.3 分布式一致性算法

参考 CAP 一致性协议及应用解析 对 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解析。

2.1.3.1 Paxos 协议

像 2PC 和 3PC 都需要引入一个协调者的角色,当协调者 down 掉之后,整个事务都无法提交,参与者的资源都出于锁定的状态,对于系统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而且出现网络分区的情况,很有可能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有没有不需要协调者角色,每个参与者来协调事务呢,在网络分区的情况下,又能最大程度保证一致性的解决方案呢。此时 Paxos 出现了。

Paxos 算法是 Lamport 于 1990 年提出的一种基于消息传递的一致性算法。由于算法难以理解起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Lamport在八年后重新发表,即便如此Paxos算法还是没有得到重视。2006 年 Google 的三篇论文石破天惊,其中的 chubby 锁服务使用Paxos 作为 chubbycell 中的一致性,后来才得到关注。

Paxos 协议是一个解决分布式系统中,多个节点之间就某个值(提案)达成一致(决议)的通信协议。它能够处理在少数节点离线的情况下,剩余的多数节点仍然能够达成一致。即每个节点,既是参与者,也是决策者

2.1.3.2 Raft协议

Paxos 是论证了一致性协议的可行性,但是论证的过程据说晦涩难懂,缺少必要的实现细节,而且工程实现难度比较高广为人知实现只有 zk 的实现 zab 协议。然后斯坦福大学RamCloud项目中提出了易实现,易理解的分布式一致性复制协议 Raft。Java,C++,Go 等都有其对应的实现

节点状态

Leader(主节点):接受 client 更新请求,写入本地后,然后同步到其他副本中

Follower(从节点):从 Leader 中接受更新请求,然后写入本地日志文件。对客户端提供读请求

Candidate(候选节点):如果 follower 在一段时间内未收到 leader 心跳。则判断 leader 可能故障,发起选主提议。节点状态从 Follower 变为 Candidate 状态,直到选主结束

termId:任期号,时间被划分成一个个任期,每次选举后都会产生一个新的 termId,一个任期内只有一个 leader。termId 相当于 paxos 的 proposalId。

RequestVote:请求投票,candidate 在选举过程中发起,收到 quorum (多数派)响应后,成为 leader。

AppendEntries:附加日志,leader 发送日志和心跳的机制

election timeout:选举超时,如果 follower 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任何消息(追加日志或者心跳),就是选举超时。

Leader 不会修改自身日志,只会做追加操作,日志只能由Leader转向Follower。例如即将要down掉的Leader节点已经提交日志1,未提交日志 2,3。down 掉之后,节点 2 启动最新日志只有 1,然后提交了日志 4。好巧不巧节点 1 又启动了。此时节点 2 的编号 4 日志会追加到节点 1 的编号 1 日志的后面。节点 1 编号 2,3 的日志会丢掉。

不依赖各个节点物理时序保证一致性,通过逻辑递增的 term-id 和 log-id 保证。

2.1.3.3 ZAB协议

ZAB(ZooKeeper Atomic Broadcast)是为ZooKeeper设计的一种支持崩溃恢复的原子广播协议。

很多人会误以为ZAB协议是Paxos的一种特殊实现,事实上他们是两种不同的协议。ZAB和Paxos最大的不同是,ZAB主要是为分布式主备系统设计的,而Paxos的实现是一致性状态机(state machine replication)

尽管ZAB不是Paxos的实现,但是ZAB也参考了一些Paxos的一些设计思想,比如:

leader向follows提出提案(proposal)

leader 需要在达到法定数量(半数以上)的follows确认之后才会进行commit

每一个proposal都有一个纪元(epoch)号,类似于Paxos中的选票(ballot)

ZAB特性

一致性保证

1.1可靠提交(Reliable delivery) -如果一个事务 A 被一个server提交(committed)了,那么它最终一定会被所有的server提交

1.2全局有序(Total order) - 假设有A、B两个事务,有一台server先执行A再执行B,那么可以保证所有server上A始终都被在B之前执行

1.3 因果有序(Causal order) - 如果发送者在事务A提交之后再发送B,那么B必将在A之前执行

只要大多数(法定数量)节点启动,系统就行正常运行

当节点下线后重启,它必须保证能恢复到当前正在执行的事务

2.2 分布式事务方案 2.2.1 强一致性方案
2.2.1.1 2PC协议

两阶段提交协议把分布式事务分成两个过程,一个是准备阶段,一个是提交阶段,准备阶段和提交阶段都是由事务管理器发起的,为了接下来讲解方便,我们把事务管理器称为协调者,把资管管理器称为参与者,资源管理器一般指数据库。 两阶段如下:

准备阶段

事务协调者(事务管理器)给每个参与者(资源管理器)发送Prepare消息,每个参与者要么直接返回失败(如权限验证失败),要么在本地执行事务,写本地的redo和undo日志,但不提交,到达一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状态。

可以进一步将准备阶段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协调者节点向所有参与者节点询问是否可以执行提交操作(vote),并开始等待各参与者节点的响应。

参与者节点执行询问发起为止的所有事务操作,并将Undo信息和Redo信息写入日志。(注意:若成功这里其实每个参与者已经执行了事务操作)

各参与者节点响应协调者节点发起的询问。如果参与者节点的事务操作实际执行成功,则它返回一个”同意”消息;如果参与者节点的事务操作实际执行失败,则它返回一个”中止”消息。

2. 提交阶段

如果协调者收到了参与者的失败消息或者超时,直接给每个参与者发送回滚(Rollback)消息;否则,发送提交(Commit)消息;参与者根据协调者的指令执行提交或者回滚操作,释放所有事务处理过程中使用的锁资源。(注意:必须在最后阶段释放锁资源)

接下来分两种情况分别讨论提交阶段的过程。

当协调者节点从所有参与者节点获得的相应消息都为”同意”时:

协调者节点向所有参与者节点发出”正式提交(commit)”的请求。

参与者节点正式完成操作,并释放在整个事务期间内占用的资源。

参与者节点向协调者节点发送”完成”消息。

协调者节点受到所有参与者节点反馈的”完成”消息后,完成事务。

如果任一参与者节点在第一阶段返回的响应消息为”中止”,或者 协调者节点在第一阶段的询问超时之前无法获取所有参与者节点的响应消息时:

协调者节点向所有参与者节点发出”回滚操作(rollback)”的请求。

参与者节点利用之前写入的Undo信息执行回滚,并释放在整个事务期间内占用的资源。

参与者节点向协调者节点发送”回滚完成”消息。

协调者节点受到所有参与者节点反馈的”回滚完成”消息后,取消事务。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第二阶段都会结束当前事务。

二阶段提交看起来确实能够提供原子性的操作,但是不幸的事,二阶段提交还是有几个缺点的:

同步阻塞问题。执行过程中,所有参与节点都是事务阻塞型的。当参与者占有公共资源时,其他第三方节点访问公共资源不得不处于阻塞状态。

单点故障。由于协调者的重要性,一旦协调者发生故障。参与者会一直阻塞下去。尤其在第二阶段,协调者发生故障,那么所有的参与者还都处于锁定事务资源的状态中,而无法继续完成事务操作。(如果是协调者挂掉,可以重新选举一个协调者,但是无法解决因为协调者宕机导致的参与者处于阻塞状态的问题)

数据不一致。在二阶段提交的阶段二中,当协调者向参与者发送commit请求之后,发生了局部网络异常或者在发送commit请求过程中协调者发生了故障,这会导致只有一部分参与者接受到了commit请求,而在这部分参与者接收到commit请求之后就会执行commit操作,但是其他部分未接到commit请求的机器则无法执行事务提交。于是整个分布式系统便出现了数据不一致性的现象。

二阶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协调者再发出commit消息之后宕机,而唯一接收到这条消息的参与者同时也宕机了。那么即使协调者通过选举协议产生了新的协调者,这条事务的状态也是不确定的,没人知道事务是否被已经提交。

2.2.1.2 3PC协议

由于二阶段提交存在着诸如同步阻塞、单点问题、脑裂等缺陷,所以,研究者们在二阶段提交的基础上做了改进,提出了三阶段提交。

与两阶段提交不同的是,三阶段提交有两个改动点。

引入超时机制。同时在协调者和参与者中都引入超时机制。

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插入一个准备阶段。保证了在最后提交阶段之前各参与节点的状态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除了引入超时机制之外,3PC把2PC的准备阶段再次一分为二,这样三阶段提交就有CanCommit、PreCommit、DoCommit三个阶段。

1. CanCommit阶段

​ 3PC的CanCommit阶段其实和2PC的准备阶段很像。协调者向参与者发送commit请求,参与者如果可以提交就返回Yes响应,否则返回No响应。

事务询问 协调者向参与者发送CanCommit请求。询问是否可以执行事务提交操作。然后开始等待参与者的响应。

响应反馈 参与者接收到CanCommit请求之后,正常情况下,如果其自身认为可以顺利执行事务,则返回Yes响应,并进入预备状态。否则反馈No

2. PreCommit阶段

​ 协调者根据参与者的反应情况来决定是否可以进行事务的PreCommit操作。根据响应情况,有以下两种可能。

​ 假如协调者从所有的参与者获得的反馈都是Yes响应,那么就会执行事务的预执行。

发送预提交请求 协调者向参与者发送PreCommit请求,并进入Prepared阶段。

事务预提交 参与者接收到PreCommit请求后,会执行事务操作,并将undo和redo信息记录到事务日志中。

响应反馈 如果参与者成功的执行了事务操作,则返回ACK响应,同时开始等待最终指令。

​ 假如有任何一个参与者向协调者发送了No响应,或者等待超时之后,协调者都没有接收到参与者的响应,那么就执行事务的中断。

发送中断请求 协调者向所有参与者发送abort请求。

中断事务 参与者收到来自协调者的abort请求之后(或超时之后,仍未收到协调者的请求),执行事务的中断。

3. doCommit阶段

​ 该阶段进行真正的事务提交,也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执行提交

发送提交请求 协调接收到参与者发送的ACK响应,那么他将从预提交状态进入到提交状态。并向所有参与者发送doCommit请求。

事务提交 参与者接收到doCommit请求之后,执行正式的事务提交。并在完成事务提交之后释放所有事务资源。

响应反馈 事务提交完之后,向协调者发送Ack响应。

完成事务 协调者接收到所有参与者的ack响应之后,完成事务。

中断事务

协调者没有接收到参与者发送的ACK响应(可能是接收者发送的不是ACK响应,也可能响应超时),那么就会执行中断事务。

发送中断请求 协调者向所有参与者发送abort请求

事务回滚 参与者接收到abort请求之后,利用其在阶段二记录的undo信息来执行事务的回滚操作,并在完成回滚之后释放所有的事务资源。

反馈结果 参与者完成事务回滚之后,向协调者发送ACK消息

中断事务 协调者接收到参与者反馈的ACK消息之后,执行事务的中断。

​ 在doCommit阶段,如果参与者无法及时接收到来自协调者的doCommit或者abort请求时,会在等待超时之后,会继续进行事务的提交。(其实这个应该是基于概率来决定的,当进入第三阶段时,说明参与者在第二阶段已经收到了PreCommit请求,那么协调者产生PreCommit请求的前提条件是他在第二阶段开始之前,收到所有参与者的CanCommit响应都是Yes。(一旦参与者收到了PreCommit,意味他知道大家其实都同意修改了)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当进入第三阶段时,由于网络超时等原因,虽然参与者没有收到commit或者abort响应,但是他有理由相信:成功提交的几率很大。 )

2PC与3PC的区别、3PC的缺点

​ 相对于2PC,3PC主要解决的单点故障问题,并减少阻塞,因为一旦参与者无法及时收到来自协调者的信息之后,他会默认执行commit。而不会一直持有事务资源并处于阻塞状态。但是这种机制也会导致数据一致性问题,因为,由于网络原因,协调者发送的abort响应没有及时被参与者接收到,那么参与者在等待超时之后执行了commit操作。这样就和其他接到abort命令并执行回滚的参与者之间存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2.2.2 最终一致性方案
2.2.2.1 查询模式

任何一个服务操作都需要提供一个查询接口,用来向外部输出操作执行的状态。服务操作的使用方可以通过查询接口,得知服务操作执行的状态,然后根据不同状态来做不同的处理操作。
为了能够实现查询,每个服务操作都需要有唯一的流水号标识,也可使用此次服务操作对应的资源ID来标志,例如:请求流水号、订单号等。
首先,单笔查询操作是必须提供的,批量查询则根据需要来提供,如果使用了批量查询,需要有合理的分页机制,并且必须限制分页的大小,以及对批量查询的QPS需要有容量评估和流控等。

2.2.2.2 补偿模式

有了上面的查询模式,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能得知具体的操作所处的状态,如果整个操作处于不正常的状态,我们需要修正操作中有问题的子操作,这可能需要重新执行未完成的子操作,或者取消已经完成的子操作,通过修复使整个分布式系统达到一致,为了让系统最终一致而做的努力都叫做补偿。
对于服务化系统中同步调用的操作,业务操作发起的主动方在还没有得到业务操作执行方的明确返回或者调用超时,这个时候业务发起的主动方需要及时的调用业务执行方获得操作执行的状态,这里使用查询模式,获得业务操作的执行方的状态后,如果业务执行方已经执行完预设的工作,则业务发起方给业务的使用方返回成功,如果业务操作的执行方的状态为失败或者未知,则会立即告诉业务的使用方失败,然后调用业务操作的逆向操作,保证操作不被执行或者回滚已经执行的操作,让业务的使用方、业务发起的主动方、业务的操作方最终达成一致的状态。

2.2.2.3 定期校对

既然我们在系统中实现最终一致性,系统在没有达到一致之前,系统间的状态是不一致的,甚至是混乱的,需要补偿操作来达到一致的目的,但是我们如何来发现需要补偿的操作呢?
在操作的主流程中的系统间执行校对操作,我们可以事后异步的批量校对操作的状态,如果发现不一致的操作,则进行补偿,补偿操作与补偿模式中的补偿操作是一致的。
另外,实现定期校对的一个关键就是分布式系统中需要有一个自始至终唯一的ID。

2.2.2.4 本地消息表

基本思路是

消息生产方,需要额外建一个消息表,并记录消息发送状态。消息表和业务数据要在一个事务里提交,也就是说他们要在一个数据库里面。然后消息会经过MQ发送到消息的消费方。如果消息发送失败,会进行重试发送。

消息消费方,需要处理这个消息,并完成自己的业务逻辑。此时如果本地事务处理成功,表明已经处理成功了,如果处理失败,那么就会重试执行。如果是业务上面的失败,可以给生产方发送一个业务补偿消息,通知生产方进行回滚等操作。

生产方和消费方定时扫描本地消息表,把还没处理完成的消息或者失败的消息再发送一遍。

2.2.2.5 MQ消息事务

有一些第三方的MQ是支持事务消息的,比如RocketMQ,他们支持事务消息的方式也是类似于采用的二阶段提交,但是市面上一些主流的MQ都是不支持事务消息的,比如 RabbitMQ 和 Kafka 都不支持。

以阿里的 RocketMQ 中间件为例,其思路大致为:

第一阶段Prepared消息,会拿到消息的地址。

第二阶段执行本地事务。

第三阶段通过第一阶段拿到的地址去访问消息,并修改状态。

也就是说在业务方法内要向消息队列提交两次请求,一次发送消息和一次确认消息。如果确认消息发送失败了RocketMQ会定期扫描消息集群中的事务消息,这时候发现了Prepared消息,它会向消息发送者确认,所以生产方需要实现一个check接口,RocketMQ会根据发送端设置的策略来决定是回滚还是继续发送确认消息。这样就保证了消息发送与本地事务同时成功或同时失败。

2.2.2.6 TCC模式

TCC的定义

Try: 尝试执行业务

  完成所有业务检查(一致性)
  预留必须业务资源(准隔离性)

Confirm: 确认执行业务

  真正执行业务
  不作任何业务检查
  只使用Try阶段预留的业务资源
  Confirm操作满足幂等性

Cancel: 取消执行业务

  释放Try阶段预留的业务资源
  Cancel操作满足幂等性

实现

一个完整的业务活动由一个主业务服务与若干从业务服务组成。

主业务服务负责发起并完成整个业务活动。

从业务服务提供 TCC 型业务操作。

业务活动管理器控制业务活动的一致性,它登记业务活动中的操作,并在活动提交时确认所有的两阶段事务的 confirm 操作,在业务活动取消时调用所有两阶段事务的 cancel 操作。


三、参考文献

【1】CAP 一致性协议及应用解析

【2】最终一致性的理解

【3】分布式事务?No, 最终一致性

【4】聊聊zookeeper的ZAB算法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110679.html

相关文章

  • 浅析布式事务中的2PC和3PC

    摘要:数据一致性问题假如协调者在第二阶段中,发送给某些参与者失败,那么就导致某些参与者提交了事务,而某些没有提交,这就导致了数据不一致。 分布式事务 大型的分布式系统架构都会涉及到事务的分布式处理的问题,基本来说,分布式事务和普通事务都有一个共同原则: A(Atomic) 原子性,事务要么一起完成,要么一起回滚 C(Consistent) 一致性,提交数据前后数据库的完整性不变 I(Iso...

    CastlePeaK 评论0 收藏0
  • 浅析MySQL二段锁

    摘要:何时解锁在一个事务中,只有在或者时,才是解锁阶段。另外,当更新操作到达数据库的那个点,才算加锁成功。所以,更新操作的前半个和操作的后半个都不计算在整个锁库存的时间内。死锁加锁都或多或少会遇到这个问题。 背景 在介绍MySQL二段锁之前,我需要理清一下概念,即MySQL二阶段加锁与二阶段提交的区别: 二阶段加锁:用于单机事务中的一致性和隔离性 二阶段提交:用于分布式事务 何为二段锁 在一...

    XFLY 评论0 收藏0
  • Node.js:浅析高并发与布式集群

    摘要:而在单线程环境下,绕不过错误就意味着导致应用退出,重启恢复的间隙会导致服务中断,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这也是支持高并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不光是操作,的绝大多数操作都是以这种异步的方式进行的。 本文首发于我的个人博客: kmknkk.xin 不足之处欢迎斧正! Node特性:高并发 在解释node为什么能够做到高并发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node的其他几个特性: 单线程 我们先来明确...

    Lin_YT 评论0 收藏0
  • 宜信支付结算账户系统浅析

    摘要:作为宜信这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支付结算中心,其账户系统也具备上述特征。账户系统存储层架构宜信支付结算账户系统数据库采用,缓存采用。 互联网金融系统的核心是支付结算,而支付结算的基础又是账户系统。互金账户系统的特点是并发量大、响应快、交易金额大,热点账户问题突出。一个合格的账户系统既要解决上述问题,又必须绝对保证资金安全。作为宜信这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支付结算中心,其账户系统也具备上述特征。...

    陈江龙 评论0 收藏0
  • Java相关

    摘要:本文是作者自己对中线程的状态线程间协作相关使用的理解与总结,不对之处,望指出,共勉。当中的的数目而不是已占用的位置数大于集合番一文通版集合番一文通版垃圾回收机制讲得很透彻,深入浅出。 一小时搞明白自定义注解 Annotation(注解)就是 Java 提供了一种元程序中的元素关联任何信息和着任何元数据(metadata)的途径和方法。Annotion(注解) 是一个接口,程序可以通过...

    wangtdgoodluck 评论0 收藏0

发表评论

0条评论

最新活动
阅读需要支付1元查看
<